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超越精神病痛手记(2)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忍无可忍之后我向厂长提出了辞职申请,厂长说我年轻,要辞职必须得到我父母的同意,父母不但不同意,我父亲甚至毁了我所有的画,他认为是绘画让

在忍无可忍之后我向厂长提出了辞职申请,厂长说我年轻,要辞职必须得到我父母的同意,父母不但不同意,我父亲甚至毁了我所有的画,他认为是绘画让我失去了理智,因为在当时在工厂工作还是一个铁饭碗,辞职就意味着中断了自己的生路。但我决心已定,我与潘登在未向父母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离开了南京,我们开始实施偷渡去香港的计划,在那个年代,香港似乎已经成了自由的象征,时间是1983年12月。

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介绍信,我们只能买到到广州的火车票。我们到了广州后就只能靠步行不断接近边境,我背着一包自己最喜爱的书,手上拎着一个沉重的油画箱。我们走了近一个月,因为当时广东人的警惕性很高,为了避免别人怀疑,我们在途中经常用写生做掩护,但最后还是在边境被端着枪的武警发现。武警用枪指着我们说“你们已进入到禁区,我们是可以开枪击毙你们的”。由于我们坚持说自己是出来写生的,并不知道这是边境,武警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命令我们必须在当天返回到一个乡镇,否则就按“叛国投敌罪”逮捕我们。我们对“叛国投敌罪”并不陌生,我们两个邻居在文革中就曾因在家中策划偷越国境被判刑了七年,那时他们只是在家中策划。在枪口和叛国投敌罪面前,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偷越国境的计划。

3、寻找答案

回到工厂后不久,新上任的厂长发现我如此热爱艺术竟送我去南京轻工业设计研究所学习平面设计,在他看来,我也许算是有理想追求的青年人。但我似乎并没有因此就老老实实地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虽然我很快就从车间调到了设计室。那一段时间,我找到大量的哲学书籍,我希望在这些书籍中找到关于人精神方面的答案。偷渡失败之后,我表面上变得平静起来,人也开始变得理性了,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更激烈的冲突与危机。为了用文字更好地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利用业余时间去南京大学读了汉语言文学的夜大班,学习的刻苦竟让我的视力在那时出现了急剧下降,一只眼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留下了残疾。

我初次恋爱的对象是一位学物理的大学生,恋爱期间每隔两三个月,她都会出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异常表现,即因为一点小事会在瞬间内同时出现哭笑和自残,整个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之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回事,也不知道她下一次自残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那是在1985年到1986年期间。

人的精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中似乎很难找到答案。有一天我在路边书摊上发现一本《医护心理学(内部教材)》,其中关于“癔症”症状的解释与我那位恋爱对象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一致,虽然这时我们已经分手,但她的异常心理表现还是一直困扰着我。我买回这本书给周围朋友们看,书中介绍“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恋物癖”等内容让大家感到吃惊,他们说自己身边有很多人都有这些问题。在当时,“心理疾病”对于公众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我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人不正常的精神问题应该就是从这本教材开始的,时间大约是1987年。遗憾的是当时在中国几乎找不到更多的这类书籍,在有限的相关书籍中我找到了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1983年出版)和吕俊华的《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1987年出版),但对于如何区分“悲剧心理”与“变态心理”我还是感到比较困难,因为在美学中悲剧是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它又为什么与心理变态联系在了一起,这似乎有些矛盾。

我看过一本法国人布留尔写的《原始思维》,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对原始人精神世界的描写给我印象深刻,他们那里没有“悲剧”、“心理学”、“崇高”、“变态”这些概念,也没有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区分,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应该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文化的发展不但没有让人精神自由,反而却让人越来越复杂和困惑。很多年,我都试图依靠知识的帮助让自己从那些精神痛苦中挣脱出来,但挣脱的结果却发现受到的束缚和困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这让我想到了一种越挣脱越紧的“防脱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书店里买到了《变态心理学》的书,我开始对它进行了研究,仔细阅读后发现变态心理学虽然创造了许多概念,但在解释这些概念时却很模糊抽象,为此我又继续寻找相关资料,但还是发现那些解释有些牵强,尤其在表达人的许多体验和感受方面远不如艺术表现的具体生动。所以,一开始我就对心理学保留了一些看法,但由于变态心理学的确也提出了现实中人的许多精神问题,如不解决,它对我们的生存发展的确会产生很大阻碍。如何超越这些障碍这就成了我的一个很具体的心病。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1/0430/673.html



上一篇: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
下一篇:小孩岁时无所畏惧未来犯罪概率高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