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沈渔邨: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文共 4096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沈渔邨 沈渔邨,精神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历

全文共4096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沈渔邨

沈渔邨,精神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副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曾当选挪威科学文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国外通讯研究员。长期从事临床精神药物学、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研究。是我国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在推动我国精神病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促进国内国际间精神病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主持编写大型参考书《精神病学》,发表论文150余篇,多次获国家及部委科技成果奖。

求学之路艰辛

渔邨于1924年出生在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将军路上的一所老房子里,父亲是邮局属高级职员,母亲虽是家庭妇女,但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与性格。沈渔邨从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1937年6月,沈渔邨从浙江杭州盐务小学毕业,8月入读杭州市立初级中学。但不久淞沪会战爆发,入学仅3个月的沈渔邨便不得不随家人离开杭州,前往上海。1940年6月,初中毕业后沈渔邨考入上海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读高中。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局一片混乱。1942年11月,公立扬州中学被迫关闭。刚刚完成高中第三年上半学期学业的沈渔邨又一次面临失学。1942年底,在老家商人的帮助下,沈渔邨和父亲一同离开杭州,抵达开始准备报考西南联大。1944年6月,完成先修班学业后,沈渔邨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同年9月,沈渔邨成为了西南联大物理系一年级的新生。1945年9月,沈渔邨在物理系读完一年以后,转入了生物系,就读医预科。

进步青年参加革命

在当时的西南联大,学习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但进步气氛浓厚,学生经常张贴进步壁报、进行演讲及其他社会活动。在民主思想的熏陶下,沈渔邨的内心深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1946年5月,西南联大开始北返,沈渔邨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业。

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正式开学。在这里,沈渔邨开始了她的学医生涯。沈渔邨回到北京后,在军事革命委员会卫生部工作,很快就显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当时,鲍敬桓作为卫生部副部长,是统揽全局的领导,沈渔邨很受鲍敬桓的器重。1949年5月,沈渔邨服从组织安排,返回北京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1951年3月,沈渔邨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提前2年结束学业,这固然使一向勤奋好学的沈渔邨感到些许惋惜,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将等待她去奋斗。

留学苏联喜结伉俪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务院迅速制定了恢复经济的三年计划。与此同时,大量培养国家急需优秀人才的问题也迫在眉睫,为此,国务院决定选派300余人前往苏联学习,其中有医学生30人。

临行之际,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份学习任务书。这份任务书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愿,详细写明了每个人赴苏后的学习纲要和重点学习任务。大家所学内容五花八门,从基础到临床,再到卫生管理,医疗卫生的专业几乎无所不包。1951年8月11日,教育部在老北京饭店设冷宴会,给全体留苏学生饯行。周恩来总理亲自讲话,热情洋溢地勉励大家奋发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并留下十六字赠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大家在钱信忠的带领下,向总理敬酒,表达了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抵达莫斯科后,全体学员临时被安排住在起义广场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宿舍。8月26日,苏联高教部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按照留学生出国前的个人志愿及苏联的实际情况,拟定方案,给留学生分配了不同的学校。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zonghexinwen/2020/1102/492.html



上一篇:将抑郁症患者拉出阴霾,这些方法很有效
下一篇:8个正常人潜入精神病院,结局意外反转,无一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