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微课程在临床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设计(2)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微课程通常采用常见的视频、音频格式,如WMV、AVI、MP4等。视频录制完成后,可根据应用需求,发布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站点或常用视频网站,

微课程通常采用常见的视频、音频格式,如WMV、AVI、MP4等。视频录制完成后,可根据应用需求,发布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站点或常用视频网站,方便学生点播、下载,还可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或QQ分享等方式[7]。发布时要填写微课程的标题、简介及关键词,便于快速搜索。此外,还应注意微课程的分类管理,注意上下级标题的连续性,以便通过逻辑树快速查找。

4 总结与展望

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在3~5分钟内讲述一个概念或一个简单内容。微课程视频拍摄简单,操作性强,可用智能手机完成,成本较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课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微课程的引入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本文在结合精神病学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对微课程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用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将微课程应用于精神病学教学,评价其应用效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费琦.移动学习在医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教育管理,2017(3):137-140.

[2]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586-589.

[3]方芳.微课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48-49.

[4]杨雅骊.微视频在皮肤性病微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13):153-154.

[5]郭文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69-774.

[6]张海荣.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3):245-248.

[7]荆利娜.碎片化微时代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6-8.

1 微课程概述移动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的获取途径得到扩充,传统教学方式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转变[1]。微课程具有独特优势,在现代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仍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因此有必要引入微课程。微课程起源于1993年美国提出的“60秒教学”和1995年英国提出的“1分钟演讲”,其概念形成于2008年。微课程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美国青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https:///)的走红将关于微课程的讨论推向高潮。微课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网络化、可移动的特点,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迎合现代学习需求[2]。我们在精神病学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微课程,将主题鲜明的选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持性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弥补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平台强化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在线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3]。2 教学设计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教学主体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评价反馈等[4] 教学主体分析我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的临床实习和见习教学任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学、继续教育)。不同教学主体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基础知识、性格特征、认知结构、学习特点和能力等。对于某些教学主体而言,该课程是必修课,而对于其他教学主体则是选修课。要想激发教学主体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要根据其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比如,对于初学精神病学者来说,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典型案例是重点,但对于研究生来说,则应侧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疑难病例分析。所以,要根据教学主体的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实施个体化?教学内容分析遵循坚持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关键点的原则,将这些知识点利用微课程串连起来组成本课程的核心架构。现以精神病学临床精神药理学为例,进行锥体外系综合征微课程设计(见表1)。表1 精神病学微课程设计课程单位教学课程微课名称教学对象知识点描述设计思路开篇引入主体内容总结收尾教学反馈教学过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精神药理学锥体外系综合征研究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概念、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通过该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概念和临床表现,还能掌握检查要领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锥体外系综合征锥体外系综合征的定义(重点)锥体外系综合征的分类(熟悉)锥体外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难点)锥体外系综合征的检查过程(关键点)锥体外系综合征的要点归纳和凝练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微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3 教学评价反馈通过3种途径评估微课程教学效果:(1)以周或月为单位,通过微课程点击量、下载量、播放量、分布趋势等客观数据了解微课程的辐射范围和受欢迎程度;(2)在课程结束时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微课程的态度、评价和反馈[5];(3)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微课程涉及重点、难点、关键点的掌握情况。3 微课程制作流程3.1 前期准备制作微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课程设计、教案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制作、分镜头设计和仪容仪表等,其中演示课件和分镜头稿本尤为关键。微课程视频一般时长5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首先,演示课件的教学思路要清晰,内容要精炼,讲授要通俗,做到简洁、美观、大方。目前最常用的PP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可以将多种信息载体融合在一起,比如文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等。其次,脚本要详细,录制前需对效果进行评估,提前熟悉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完善拍摄方案,确保录制工作顺利?录制过程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录制微课程视频。录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通过PPT或板书讲授;另一种是较推荐的方法,即使用录屏软件,教师按照事先准备的电子课件,边讲解边演示。值得注意的是要选用声音效果较好的麦克风,保证录音质量[6] 分享发布微课程通常采用常见的视频、音频格式,如WMV、AVI、MP4等。视频录制完成后,可根据应用需求,发布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站点或常用视频网站,方便学生点播、下载,还可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或QQ分享等方式[7]。发布时要填写微课程的标题、简介及关键词,便于快速搜索。此外,还应注意微课程的分类管理,注意上下级标题的连续性,以便通过逻辑树快速查找。4 总结与展望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在3~5分钟内讲述一个概念或一个简单内容。微课程视频拍摄简单,操作性强,可用智能手机完成,成本较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课程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微课程的引入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本文在结合精神病学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对微课程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用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将微课程应用于精神病学教学,评价其应用效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参考文献:[1]费琦.移动学习在医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教育管理,2017(3):137-140.[2]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586-589.[3]方芳.微课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48-49.[4]杨雅骊.微视频在皮肤性病微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13):153-154.[5]郭文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微生物学微型移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69-774.[6]张海荣.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3):245-248.[7]荆利娜.碎片化微时代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6-8.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0/0811/420.html



上一篇:电影教学法在精神病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下一篇:中国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早期识别和干预—C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