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青年教师怎样赢得好人缘(3)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象描述:为什么我的人际交往障碍重重?晓岚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女教师,最近遇到了极大的困扰。她说别人把她当成了精神病,内心非常痛苦。心理

现象描述:为什么我的人际交往障碍重重?晓岚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女教师,最近遇到了极大的困扰。她说别人把她当成了精神病,内心非常痛苦。心理咨询中,我没有发现晓岚有任何精神问题。她究竟遇到了什么困扰?我们一同来倾听晓岚老师的诉说:我出生在一个大城市,家庭条件也很好。作为父母唯一的宝贝女儿,我从小就像个高傲的公主。谁要是惹着自己,我就满心不高兴,谁也不理。读中学开始,我和同学的关系总是不好。我总是感觉别人太虚伪,自己太吃亏。我愿意帮助别人,可别人就利用了我这个弱点,不给我回报。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现在这所农村中学当老师。可是,我的人际关系仍然没有好转。办公室的老师都和我关系不好。我也想和大家搞好关系,但是这几个人都不好相处。有两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老师,就比我早来两年,却摆起了老资格。一位中年女教师,不过40岁左右,却婆婆妈妈的,就像到了更年期。还有一位五十来岁的男教师,戴个高度近视眼镜,上课也就那么回事,却总是装出有多大学问的样子。更让我看不惯的是,他还喜欢黏糊年轻女教师,那两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教师偏偏总是围着他讨论问题。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躲得远远的。在宿舍,我和室友的关系也很不好,简直没法一起生活了。比如,刚来时,我尽力帮室友做事,给她打水、晾衣服。但是有一次下雨了,我不在宿舍,她把自己的衣服收进来了,却不管我的衣服。我也没有跟她说这件事,就自己生闷气。还有,室友的腿走路不方便,我就常常帮她买饭。没想到,有一天她竟然怀疑我多花了她的钱,怀疑我是出于贪心才帮她的。我非常生气,从那以后就对她充满怨恨。虽然第二天她又主动和好,向我道歉,可我还是记恨她。而且,最让我看不起的是,她穿着那样俗气,一点儿也不像个知识女性。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是气人。那天晚上我外出,在出租车上和司机发生争执,正好让巡警碰上了,就把我们带进了公安局。单位派人把我接回来之后,领导又让我谈情况,又让我写报告,都没任何安慰的话,太过分了。虽然结果证明我是清白的,可我却非常怨恨他们,领导怎能这样?现在,同事们都怪怪地看我,好像我是精神病一样。别人怎么都这样对我?为什么我的人际交往障碍重重?我该怎样赢得好人缘?问题分析:青年教师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类似晓岚老师遇到的人际困扰,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普遍。初入职场,青年教师确实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自热型人际交往障碍。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都想在工作中表现自己,以赢得大家的好感。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容易适得其反。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有的表现为热情过度。有些青年教师在待人接物方面,未曾开口人先笑,重活脏活抢着干,时常赠予同事小食品或小礼品,也很讲哥们儿义气。但是,他们有时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好心办错事,不是粗手笨脚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是添油加醋传错了话;不是口无遮拦,夸夸其谈,就是过分敏感,道听途说。因而容易招人反感。有的表现为圆滑世故。有些青年教师把社会上的习气带进学校,与人交往总是带有功利性。他们把交际当交易,喜欢在技巧上下功夫,说话不真,待人不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耍小聪明。时间长了,大家就不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了。二是自负型人际交往障碍。个别青年教师自认为有些能力和成绩,也认真进行过教学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有一些影响力,就自以为是,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如:有的表现为自尊自贵。也许自己的学历、相貌、家庭等令人羡慕,他便自我感觉良好,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看不起比自己学历低、能力差、年纪大的人,言谈举止中常常流露出浓浓的傲气,大家自然疏远了他。有的表现为自我陶醉。这样的人可能有过闪光的过去,也曾为学校发展作过贡献,其中不乏教育教学的好手。因此,他时常沾沾自喜,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炫耀抬高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爱发牢骚,时间一长同事就对他敬而远之。三是自闭型人际交往障碍。这些教师个性内敛,紧闭交往的大门,除了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外,不愿与其他教师或学生往来。如:有的表现为拒绝交流。他们的心态还停留在学生时期,遇事喜欢冥思苦想,不愿与同事交流,爱钻牛角尖。有的表现为拒绝帮助。他们有严重的挫折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原本需要周围人帮助的他们,却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同事在他的冷漠面前只好望而却步了。四是自卑型人际交往障碍。他们初入社会,但在工作或情感上遭受打击之后,心理发生了变化,行事畏首畏尾,自信心不足。有的表现为妄自菲薄。他们满脑子的失败感,情绪低落,遇到问题只知附和,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摆在了过低的位置。有的表现为自暴自弃。这些人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差,不敢直面挫折,缺乏责任心,遇事多选择逃避,千方百计寻找借口为自己辩解,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终在教育教学和个人成长方面难有作为,也就失去了人缘。当然,这些人际交往障碍的不同类型和情况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现在,回顾前面案例中的晓岚老师,不难发现,她身上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的表现为自负型,此外,还有自热型和自闭型的影子。那么,青年教师为什么更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呢?一是因为交往活动偏少。青年教师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意识。他们怀着一腔热情,一头扎进书堆里,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早脱颖而出,因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再有,青年教师很多是教学骨干,教学负担重,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也影响了人际交往。二是因为交往能力偏低。不少青年教师是80年代甚至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我意识浓,过于关注自我,自信心不足,不善与人交往。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更怕与人接触,形成了恶性循环。于是,只好把自己孤立起来,给人留下不易接触的印象。三是因为交往情趣偏差。由于每天生活在学校这个圈子,经常与学生打交道,也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是显得烦琐絮叨不得要领,就是显得文绉绉酸溜溜的。这种交往方式让人感觉没有情趣,自然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四是因为交往行为偏激。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往往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他们常常也会表现出“舍我其谁”的霸气,遇事容易激动,尤其在自以为正确的情况下,更容易理直气壮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解决方案:用行动为自己赢得好人缘青年教师还是要积极自助,跨越人际交往障碍,为自己赢得好人缘。一是用尊重赢得他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当然,尊重他人不仅要表现在平时的言谈上,更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尊重了别人,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二是用笑容感染他人。人们的喜怒哀乐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给他人的。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要时常保持灿烂的笑容,让人觉得你远离了嫉妒、歧视、怨恨和沮丧,让人看到你的宽容、豁达与和善。三是用勤快惠及他人。不用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才是赢得好人缘的立足点。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帮助同事做一些日常小事,就更能在无形中赢得同事的好感,提升自己的人气。四是用宽容感动他人。面对别人的错误,要学会宽容。同事相处,发生小摩擦小误会是常有的事,只要胸怀大度,不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得失,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就能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五是用特长帮助他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困难,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特别是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小菜一碟。这时,如果你善于用自己的特长给同事以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提高了人气。六是用美言点亮他人。平时要善于发现同事的特长,并报以欣赏和赞美的态度,这样就迎合了对方展示特长的心理,打开了与同事友好交往的大门。七是用示弱赢得他人。人际交往中,人首先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保护和愉悦的情绪。如果不顾同事的感受,总是逞强,就会伤害了他人的自尊,破坏了对方的心理平衡。于是,对方就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厌恶你排斥你。请记住这句话:如果你想赢得朋友,让你的朋友感到比你优越吧;如果你想赢得敌人,那时时刻刻感到比你的朋友优越吧!


文章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jsbxzz.cn/qikandaodu/2020/1112/503.html



上一篇:基于CiteSpace身体约束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
下一篇:浅析正面报道的侵权风险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投稿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